糖尿病危險多?糖尿病共病與併發症

糖尿病危險多?糖尿病共病與併發症

一、糖尿病常見併發症

高血糖雖然早期未必有明顯症狀,但長期血糖偏高,會對全身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破壞,進而損傷器官功能,引發各種急、慢性併發症。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,大多與高血糖或低血糖相關,如高血糖造成酮酸血症、血糖高滲透壓昏迷。低血糖會引起心悸、躁動、昏迷、休克等。


研究發現,曾發生低血糖者,在大血管併發症、小血管併發症或死亡率,都比不曾發生低血糖的人更高1糖尿病控制血糖時,特別要避免嚴重低血糖的發生。


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,包括大血管併發症與小血管併發症。大血管併發症是指心臟、腦血管、周邊血管疾病。小血管併發症則有視網膜病變、腎臟病變、神經病變。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多具不可逆性,隨著時間進展,最終會使患者器官完全功能喪失與死亡。事實上,糖尿病是國人截肢、失明、洗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

由於慢性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病患忽略。長期血糖控制不良,等同讓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,持續受到高血糖傷害。糖尿病人應定期檢查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平日作好血糖控制與自我監測,才能減少慢性併發症的發生。


血糖超標,全身受害,腎病變、神經病變、視網膜病變、血管病變

二、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

糖尿病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。伴隨糖尿病出現的高血糖、胰島素抗性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、肥胖、凝血異常、基因異常都可能有關,加上糖尿病腎病變與尿蛋白出現,更會加重血管疾病風險。


高血糖會刺激各種促進心血管疾病的機轉,例如體內的「糖化終產物」增加,進而加速血管壁的粥狀硬化。高血脂和高血壓,則會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,引發一系列發炎反應2這些身體變化都會升高糖尿病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、腦血管疾病及下肢血管疾病的機率。


統計發現,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至少為一般人的2倍以上,男性約增加2-3心血管併發症風險,女性則增加3-5倍3。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多出3倍4合併血脂異常的比例亦超出50%5


大血管疾病如心臟疾病,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,其影響因素眾多,美國更建議將糖尿病人視為「已有冠狀動脈心臟病」並積極治療。糖尿病人除了積極控制血糖之外,也應注意控制血壓、血脂。戒菸、減重及定期運動。有相關風險因子者,應與醫師商討適合自己的血糖治療對策。


三、糖尿病與腎臟病

糖尿病的腎臟病變,是先進國家腎衰竭及洗腎的重要原因,近1/2洗腎病人是血糖控制不好導致腎臟病變,引起蛋白尿、血壓升高與慢性腎臟衰竭6。不僅如此,一旦發生蛋白尿,會使糖尿病人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倍增,甚至減少壽命。第2型糖尿病患者多數在10年後發生蛋白尿,約有12至17%會進入腎衰竭期7這時,腎臟代謝胰島素的能力逐漸衰退。而嚴重腎衰竭會引起尿毒症,需要終身洗腎。


多數人誤以為長期使用血糖藥物,會造成藥物依賴性,甚至傷及腎臟功能,導致不願意規律用藥,事實上,積極的配合藥物治療,盡快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,才是減少併發症與保護腎臟健康的正確觀念。


要預防及治療糖尿病腎臟病變,應作好血壓控制、血糖控制,注意運動及飲食保持標準體重、戒菸並接受高血脂治療。糖尿病人應每年1次檢查白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,當檢查有異常時,應定期每3至6個月追蹤。


四、糖尿病與低血糖

糖尿病人接受口服血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後,當劑量不適當,或藥物、飲食搭配不良、運動過度、病人本身肝腎功能異常,都可能出現低血糖。有些病人身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機制受損,無法反應低血糖的警覺症狀,容易造成危險,應特別注意。


當血糖濃渡低於70mg/dL時,就可能產生低血糖症狀,例如出汗、饑餓、心悸、手抖。低血糖也可能影響中樞神經,造成虛弱、視力模糊、思考障礙、嗜睡、意識混亂、行為怪異。嚴重可致全身痙攣及昏迷,長時間嚴重低血糖,將可能導致死亡或永久腦部傷害。


發生低血糖時,若意識清楚,應立即進食15公克的含醣食物,例如120cc含糖飲料、3-4包葡萄糖粉、1湯匙蜂蜜。15分鐘後若症狀未解除,請重複上述步驟,15分鐘後若症狀仍未改善應立即就醫。要避免發低血糖,糖尿病人應依醫師指示使用胰島素和血糖藥物,運動量增加時,應先補充熱量。若從事劇烈運動,每半小時可吃15公克含醣食物。外出應隨身攜帶葡萄糖粉或餅乾等,以備不時之需。

低血糖常見症狀包含心悸發抖、飢餓、焦慮冒汗、視力模糊等

五、糖尿病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

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,根據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指出,體重過重或肥胖者,糖尿病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兩倍8為什麼肥胖會引發糖尿病?當身體消化食物後,多餘的熱量會儲存在脂肪細胞中,一旦身體累積過多的脂肪細胞堆積在胰臟時,就會造成胰島素分泌異常,導致糖尿病的發生。


肥胖往往是第2型糖尿病的前驅症狀,如果再合併「黑色棘皮症」,更容易發生糖尿病。不過,有些糖尿病人使用藥物將血糖控制下來後,往往會有食量增加、體重上升的現象。因此,面對肥胖的糖尿病人時,選擇藥物宜考慮有助減重或不會增加體重的藥物9


肥胖同時是「代謝症候群」的症狀之一,因此糖尿病人必須特別注意代謝症候群的風險。代謝症候群是指各項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、例如高血糖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、肥胖。除了不良生活型態與遺傳之外,胰島素阻抗也是發生代謝症候群的原因10,兩者交互作用之下,易引起更嚴重的健康風險。


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判斷標準為:一、腰圍,男性大於90公分,女性大於80CM;二、血壓偏高,收縮壓≧130mmHg或舒張壓≧85mmHg;三、空腹血糖值大於≧100mg/dL,或服用糖尿病和三酸甘油脂藥物;四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,男性<40mg/dL、女性<50mg/dL。上述5種因子符合3項以上,就屬於代謝症候群11


良好的體重管理,可幫助糖尿病人有效控制血糖、血脂、血壓等代謝機制。建議體重過重者,應適當減少熱量攝取,增加運動量。研究顯示,減重5%-10%的體重,就能達到改善血糖、血壓與血脂的良好效果12。另外,曾經體重過重或肥胖者,因復胖機率較高,建議維持體重,並3-6個月追蹤一次腰圍和BMI,減少復胖機率。


1.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,2018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,頁109

2.衛生福利部,糖尿病防治手冊(糖尿病預防、診斷與控制流程指引),頁6-6-P-146-

3.衛生福利部,國民健康署:〈認識冠心病〉

4.衛生福利部,糖尿病防治手冊(糖尿病預防、診斷與控制流程指引),頁6-6-P-145

5.2018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,頁116

6.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,《糖尿病與我》,頁41

7.衛生福利部,糖尿病防治手冊(糖尿病預防、診斷與控制流程指引),頁6 -4-P- 130-

8.衛生福利部,糖尿病防治手冊(糖尿病預防、診斷與控制流程指引),頁7 -4-P-22

9.2018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,頁167

10.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:〈代謝症候群〉

11.2018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,頁40

12.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,《糖尿病與我》,頁24

延伸閱讀
nathaliegocm的大頭照
阿諾牛

分享糖尿病衛教知識

留言

 

你想要找哪些糖尿病相關資訊呢?